你是久坐族嗎?這些專科醫師擔心你坐出健康危機!

◄ 返回
#健康專欄 發佈日期:2025/03/20

姜博文診所,久坐,改善久坐,家醫科,糖尿病,神經病痛,腸胃不順,新陳代謝危機

你是久坐族嗎?除了上班時長時間坐著不動,下班後也是坐著吃飯、坐著滑手機或追劇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長時間久坐會增加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甚至每年有約200萬人因此喪命。別讓久坐危害你的健康!


怎樣才算久坐? 久坐有什麼壞處?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如果每天超過6小時以上都是坐著就是久坐族,研究結果發現,相比於每日久坐不到7小時者,久坐超過9小時的人死亡風險會增加22%,「久坐不動」會增加各種身心健康的危害,大幅提升所有生活習慣病的風險及死亡率。

新陳代謝科、腸胃科、神經內科醫師常遇到的久坐健康問題
姜博文診所,久坐,改善久坐,家醫科,糖尿病,神經病痛,腸胃不順,新陳代謝危機

■肥胖、腰圍變粗、代謝症候群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臟衰竭、中風
■第二型糖尿病(高血糖)、癌症
■腸胃蠕動變慢、便祕、痔瘡、胃食道逆流、大腸癌
■姿勢不良、肩膀痠痛、手麻、腳麻
■壓力性、緊張性頭痛、頭暈、耳鳴、暈眩、失智症
■神經損傷、坐骨神經痛(屁股痛)


久坐之外,一分鐘檢視你的身體活動量夠嗎?
如果你尚未達標,建議及早培養運動習慣。
青少年(12歲~17歲):每天至少60分鐘中等或費力身體活動。
■成人(18~64歲):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或75分鐘費力身體活動。
長者(65歲以上):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或75分鐘費力身體活動。


改善久坐的方法
「久坐不動的人」即使保持每週運動150分鐘以上的習慣,還是有很大的機率會罹患生活習慣病,因此久坐族最好的改善方式是將運動融入生活,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量,以下提供改善久坐的2大方法:

1.控制久坐的時間
上班族可設鬧鐘提醒自己每小時就站起來伸展活動兩分鐘,少搭電梯,改走樓梯下上樓,多喝水、把杯子換小一點,裝水、上廁所也可有效提高走動次數,或者到同事座位前討論工作,也讓自己有機會起身活動。

2.能站著就不坐
可以站著做的工作,比如「看資料」、「討論事情」、「想點子」都盡量改成站著做,上下班搭乘大眾運輸時也可選擇站著休息,又或著休息時間也可改成站著滑手機等等。

若想進一步控管疾病風險,建議採取以下兩個行動:
1.及早處理身體不適
若感覺身體有異常,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並制定治療計劃,避免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若您不知道該看哪一科,建議先選擇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家醫科醫師能為你第一道把關,鑑別不適症狀並進行診斷與治療,若您已出現相對明確的狀況,本院另有新陳代謝科、肝膽腸胃科、神經內科等專科醫師為您服務。

2.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建議利用國健署的公費成人健檢,30歲以上可享政府補助,提前預防慢性病如三高、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延伸閱讀:【公費健康檢查】檢查對象、項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