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之預防與治療-家醫科劉月卿醫師

◄ 返回
#健康專欄 發佈日期:2025/01/02

姜博文診所,劉月卿醫師,腦中風

撰文者:姜博文診所 家醫科 劉月卿醫師

 

根據臨床上的經驗,每年12月至1月是最容易發生腦中風疾病的高峰,尤其是忽冷忽熱的天氣,而清晨幾乎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也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時候。情緒激動是一項促發的因子,本來就有高血壓或是心臟病控制不佳者,風險也增高很多。

 

腦中風目前高居112 年台灣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其中缺血性腦中風占了七成,出血性腦中風約三成,患者的神經功能因腦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而發生障礙,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嚴重的會造成患者死亡。

 

劉月卿醫師表示腦中風的發生其實有一些徵兆可尋,也會因中風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徵兆。這些徵兆除了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突發性肢體無力及偏癱(半身不遂)之外,還有:感覺異常、意識模糊或昏迷,還有吞嚥困難,嘴歪、眼斜、流口水等,言語不清或聽不懂他人所說的話,突然視力模糊、多重影像或一邊視野看不到,大小便失禁、性情變化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律不整)、高血脂/膽固醇病史者,還有壓力大、生活緊張的人及平常水分攝取每日小於2000cc的民眾,萬一有前述症狀出現,更應該想到是否中風,應緊急送醫。其他像是:肥胖、缺乏運動,平常吃太鹹太油太甜重口味的人,還有吸菸、酗酒、吸食安非他命或毒品,也都有較高風險。

 

但中風絕對不是「老人病」,因為這些危險因子與年齡高低沒有絕對關係,年輕人並沒有發生中風的豁免權,危險因子的嚴重程度不見得就比較低。也因此30、40歲就發生中風的病例並非絕無僅有,實在值得年輕族群重視。

 

如能針對這些危險因子,平常就特別留意去控制,中風並不是突發而不能避免或預防的,更不是不可醫治的。

 

劉月卿醫師就指出,腦中風大部分還是可以預防的,而且在發現時迅速讓病人接受適當的治療,還可以減少後遺症,而透過持續治療及復健,病人終身可以繼續康復。

 

預防腦中風要謹記以下9件事:

1.定期健康檢查:可利用國健署成人健檢

2.均衡飲食:少鹽,少糖,少油

3.規律運動:每周大於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4.戒除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

5.保持標準體重:BMI:18.5-23.9

6.注意保暖

7.經常測量血壓:小於 130/80 毫米汞柱

8.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應遵照醫生指示確實治療

9.保持情緒穩定

 

劉月卿醫師也特別提醒,當發生急性腦中風時,迅速撥打119立即送醫,這時勿胡亂移動病人,要讓病人保持安靜,並解開其緊身衣物,注意維持其呼吸管道通暢,同時禁止由口中灌入藥物或其他東西,如果無醫師指示,也不宜擅自服用其它無關的藥物。而在等候救治前,要將麻痺的那一側朝上側臥,以避免吸入性肺炎。

在治療後,復健的開始是愈早愈好,病人可在24小時就開始,最佳黃金時間是患病後三個月內,以利恢復更多的生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