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又沒有症狀,有需要控制嗎? -家醫科蕭吟娜醫師
◄ 返回 |
#健康專欄 |
蕭吟娜醫師最常處理哪些健康問題呢? 身為一個家醫科醫師,不論是在醫院的門診還是診所的門診,蕭吟娜醫師主要照護的就醫族群為慢性病的患者,許多民眾已經規則追蹤服藥多年,看著自己抽血報告紅字越來越少甚至消失了,身體也感到越來越輕鬆,頭痛、後頸僵硬、昏沉感等症狀也感到進步不少,大都會謹慎看待三高慢性病控制良好的重要性。 但還是許多的初診個案,像是被家人勸過來的、公司或私人健檢報告紅字累累、血壓高覺得頭好暈或是家人最近剛經歷過心血管疾病,感到擔心害怕而求診的病人們,最常見問蕭吟娜醫師的問題還是:
慢性病又沒有症狀,有需要控制嗎? 蕭吟娜醫師最常回答病人,慢性病又名「隱形的殺手」,患病民眾常常沒有感到不適,或忽略了慢性病控制不佳帶來的警訊,像血糖高的民眾常會有吃多、喝多、尿多等典型症狀,但民眾往往不以為意或漸行習慣,覺得只是比較容易口渴,故有時候第一次有症狀常以急性心血管疾病症狀表現,這時血管往往已阻塞嚴重甚或不可逆,讓民眾後悔莫及。 控制好「隱形的殺手」三高慢性病,除了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外,更是預防病人走到洗腎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洗腎人口超過60 %的成因來自於「糖尿病和高血壓控制不佳」,其次才是腎絲球腎炎、亂服用來路不明藥物或多囊腎(一種基因異常所導致之腎臟疾病)等。
慢性病要整合在一起照顧,健康才能走得穩定又安心! 蕭吟娜醫師認為控制好慢性病,是為了長久生活品質的福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腎病、蛋白尿、痛風等慢病常常共同存在或相互連動,故慢性病要整合在一起照顧。 整合照顧能避免重複用藥或藥物間交互作用,精準的處方用藥能讓每顆藥物達到最適合病患的療效,亦可以讓民眾明確知道每顆藥是治療甚麼疾病,控制目標是多少,疾病控制得宜能避免掉甚麼風險,以增加病患服藥順從性。 蕭吟娜醫師建議控制慢性病,必須同時配合營養和運動的衛教照顧,因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往往能減掉藥物的顆數甚或在醫師的評估下停止藥物使用,故慢性病整合照顧,能讓病患享有長久的健康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