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風 破解常見10大迷思一次幫你問 神經內科賀暄辰醫師

◄ 返回
#健康專欄 發佈日期:2025/03/12

 預防中風,同心藝文診所,賀暄辰醫師,高血壓,腦中風,慢性病
 

腦中風迷思Q&A懶人包整理,你想搜尋的、想知道的常見10大迷思一次幫你問:神經內科賀暄辰醫師,帶你了解容易忽略中風對健康造成威脅的對象、前兆及預防策略。

目錄
 


​​
Q1 氣到爆血管、氣到中風是真的嗎?
生氣當下血壓會短暫上升、心跳加速、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情況,長期間情緒不穩也可能對心臟不好,但生氣不是中風的主要原因。

Q2 血壓多少會中風?
正常血壓:收縮壓≺120 mmHg 且舒張壓 < 80 mmHg
高血壓前期:收縮壓 120-129 mmHg 且舒張壓 < 80 mmHg
高血壓第一期:收縮壓 130-139 mmHg 或舒張壓 80-89 mmHg
高血壓第二期:收縮壓 ≥ 140 mmHg 或舒張壓 ≥ 90 mmHg

腦中風與高血壓脫離不了關係,特別是當血壓達到第二期時,腦中風的風險會增加,若血壓仍持續高於180/120 mmHg,則可能會引發急性高血壓危機,這是一個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平時有高血壓的民眾要記得定期監測血壓,並配合醫師治療、控制慢性病狀況。

Q3 最年輕中風是幾歲?
發生腦中風沒有分年齡,不論是18歲,還是30歲年輕人也有可能會中風,雖然年長者腦中風比較常見,但隨著年輕人飲食習慣改變、沒運動,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問題成為腦中風最主要的危險主因。

Q4 甚麼人容易中風?
腦中風除了家族遺傳性無法改變機率之外,若你或家人有這5個慢性疾病,只要其中一項符合,高達90%是腦中風高危險族群:
■高血壓
■高血脂、內臟脂肪過高、壞膽固醇值過高
■糖尿病
■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心臟病
■代謝症候群、肥胖(BMI超標、腰圍超標)



Q5 中風要掛哪一科?
腦血管疾病屬於神經內科的其中一科,再細分各種領域:腦血管疾病、神經免疫,以及頭痛次專科。 同心藝文診所賀暄辰醫師專看腦血管疾病(即腦中風)是神經科裡面最常見也是最為人所知的疾病,就病因的不同可區分為出血性中風以及梗塞性中風;若有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可利用預約神經內科門診,及早預防腦中風危險。


Q6 怎麼知道自己快中風? (自己有沒有中風?)
國健署提供FAST辨別中風4口訣:

1.「F」Face:
請微笑觀察一下臉部表情,兩邊的的臉是否有不對稱。


2.「A」Arm:
請雙手抬高平舉,看一下是否無法舉起或有一隻手無力垂下來。


3.「S」Speech:
無法完整讀完一個句子、說話也含糊不清。


4.「T」Time:
記住發病時間,搶救急性中風,把握黃金3小時,快撥打119立刻就醫。
​​
Q7 中風會完全好嗎? 腦中風復原機率?
根據國健署調查,有過腦中風的民眾高達75%會留下後遺症(包含癲癇、意識障礙、嗜睡、昏厥等等),有些人可能無法恢復到中風前的健康狀態,但通常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發病的4.5小時,及早治療與持續復健,可提高腦中風患者的康復機率或降低殘障程度。

Q8 中風可以叫救護車嗎?
當民眾出現意識障礙、痙攣、呼吸困難、單側手腳麻木或無力、臉部表情不對稱、視野變窄等症狀時,都有可能是中風徵兆,請立即撥打119,將不會負擔任何費用。

Q9 怎樣才不會中風?


1. 注意保暖:
氣溫下降、天氣變冷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清晨起床老年人應加件衣服,慢慢起床比較安全。


2. 慢性病管理: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要配合醫囑定期用藥,並配合定期監測血壓、血糖習慣,做好慢性病健康管理。


3. 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等風險,請積極諮詢診所減重門診服務。


4. 趁早戒菸、戒酒:
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喝酒、抽菸、不運動、長期壓力、熬夜、作息或飲食不規律,都有可能造成慢性疾病發生,同時提高中風的風險。

Q10 預防中風要做甚麼檢查?
30歲以上民眾要預防中風,可利用公費成人健檢服務,定期做好健康管理,透過身體數值狀態評估慢性病風險,及早預防中風的可能性,尤其有三高家族遺傳史,更應該定期預約健檢;另外,也預約同心藝文診所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測,評估自己的血管健康狀況,降低中風風險喔。


延伸閱讀:同心藝文診所【神經內科】服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