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對父母來說是一個大挑戰,這篇「青少年父母教戰手冊」,針對這個時期提供父母實用的溝通秘訣、日常練習及身心策略,希望幫助父母更理解與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成長過渡期。
一、接納衝動的青少年,可以練習的溝通秘訣
面對容易衝動、反應激烈的青少年,父母的態度與應對方式很關鍵,過去的經驗可能都要重新開始,以下三個原則,幫助父母更有效溝通:
⏹︎命令不如協商
青少年正在建立獨立的自我,父母若一味下命令,容易引起反彈。嘗試用協商的方式,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有助於建立正向對話。
⏹︎指導不如傾聽
相較於說教,更重要的是當一個好聽眾,當孩子願意表達內心想法,若父母還是喋喋不休地提出建議,恐怕將好不容易靠近的孩子又推遠了。
⏹︎釋出善意才有對話
真的希望跟孩子講道理,開場很重要,試著同理青少年的感受,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父母願意理解自己,才有機會展開對話與溝通。
二、擁抱叛逆期的青少年,可以嘗試的日常練習
叛逆並不代表不愛父母,可能只是青少年正在探索自我,以下三個做法能幫助家庭建立穩定互動模式:
⏹︎試著理解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很多行為來自內在的混亂與不安,試著換個角度理解他們的困擾,請在心裡複誦他不是針對你,他正在學習長大。
⏹︎試著撤退
當雙方都在情緒上,根本就沒有辦法溝通的時候,請適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會更適合,設定好「保線」原則,有助於彼此留有緩衝空間。
⏹︎試著求助
如果身心狀況深受影響,請接受自己也有極限,主動尋求專業協助,不僅是幫助自己,幫助穩定親子關係,也是教會孩子面對困難可以有的作法。
三、面對情緒多變的青少年,可以進行的身心策略
若您觀察孩子近期有以下狀況,建議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
⏹︎睡眠困難,如難入睡或早醒
⏹︎情緒容易緊張焦躁
⏹︎明顯低落、提不起勁
⏹︎對生活感到空虛、失去興趣
⏹︎出現想傷害自己或有自殺念頭
這些症狀可能是身心壓力過大的表現,根據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的「簡式健康量表BSRS-5」,這些徵兆若持續出現,就應積極尋求幫助。
青春期是孩子發展的重要階段,父母需要好好學習如何陪伴與理解,與孩子一同面對這個混亂的時刻,為人父母的責任不只要教導、引導,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持續感受到愛,請試著調整與改變,別讓青春期成為雙方的遺憾。
|